研究院(研究院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研究院,研究院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近年来,我国多个大中城市出版了城市古旧地图集,作为总结城市发展脉络、解读城市历史变迁、探究地域历史文化的基础性资料。去年,佛山市规划城建档案馆和佛山市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历时四年收集、编辑的《经纬乡邦——佛山古地图集》正式出版,让大众穿越500年感受历史变化的脉动,探秘不同历史时期佛山的城乡面貌和政区沿革关系的同时,发现佛山人在地图测绘发展历程的突出贡献。佛山历史文化丛书作者库成员、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吕子远担任该图集主笔。

  “佛山镇”石额残件,据省鉴定站专家考证,是清代的物品,当时立于汾江码头附近。这是关于“佛山镇”至今保留的唯一一块石额,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佛山市规划城建档案馆发现并收藏。

  学者简介

  吕子远,广州人。佛山历史文化丛书作者库成员。先后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历史系。主要从事区域地方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参与《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资助计划(2014)。曾参与编撰《海珠故事系列:海幢》(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18)、《经纬乡邦——佛山历史地图集》(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19),著作《大绅与通儒:李文田传》入选2018年《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第三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现从事艺术品鉴定工作。

  从简到精,《顺德县志》创南粤先河

  “收录在明《永乐大典》中的《广州府南海县之图》,可以说是现存最早关于佛山地区的地图资料。”吕子远介绍,佛山市规划城建档案馆和佛山市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纂录佛山古地图集期间,共收集到明代至今不同时期有关佛山之地图400余种,经过筛选研究选录其中具有代表性地图100余幅编辑出版。

  明清时期的佛山镇沙盘,这个沙盘是采用叠加方式,可以直观看到明清时期佛山市镇发展变化。

  现代人有各种卫星定位,地图精准到每一米,这是古人想都不敢想的。翻开《经纬乡邦——佛山古地图集》,第一张图《广州府地理图》出自明嘉靖十四年(1535)版《广东通志初稿》,虽然可以看到广州、增城、东莞、南海、顺德、三水等,至今仍在沿用的地名信息之外,绘制的方式与现代地图可谓相去甚远。例如,图中的广州府治所在——广州城被夸张地放大强调,府内的贡院、城隍庙、孤老院等建筑物以小长方形逐一标出,而广州府境内其他县则按照方位绘制,实际面积比例无法体现,相似的圆形便勾勒出各个县境的轮廓。

  《灵应祠图》出自道光年间出版的《佛山街略》。《佛山街略》是用以指导各地商人前往佛山采购的小册子,书中按街巷介绍了各色商品的销售分布,反映了道光年间佛山商品经济的繁荣。

  吕子远说,明代方志地图受到绘图条件制约,比较粗略,精度也不高,这种不完整的守令图在清代中期前的广东方志中一直占据主流。

  然而一种颠覆传统的绘图方法在晚明开始酝酿。万历年间,归善人叶春及受到当时罗洪先《广舆图》的影响,他在参与《顺德县志》修纂过程中,利用“计里画方”和实地测量的方式绘制了四十余幅顺德县图,极大提高了地图的精确度,让后人有机会一窥明代顺德县下都堡及各乡的地理情况,在当时广东方志中尚属首例。

  在吕子远看来,《顺德县志》的地图绘制能够取得突破性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当年为推行“一条鞭法”而对全国土地清丈的实测数据,另一方面也反映地方官员企图掌握田亩数据的努力和尝试,以便为征收赋税服务。因为朝代的更迭,这种追求精确的地图绘制方式未能得到持续发展。

  佛山镇街图(年份:1913-1924)

  山水形胜,佛山八景图亦画亦地图

  在现代,地图与山水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地图是符号化的,讲求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实用为主;而山水画则是形象化的,追求艺术性,是供人欣赏品鉴的。但在过去,中国的古地图与山水画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代地图的绘制有个特点,无论是全国地图还是区域地图、专题地图,它们所描绘的山脉、河流、道路、关隘、城镇、庙宇等地形地物,均采用形象直观的表现手法,有些地图更是近似于精美的艺术品。在《经纬乡邦——佛山古地图集》附录中,刊登了一幅清代的绢本手绘《白云洞图》,绘制者以写实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白云洞的景致,并为亭台楼阁等景物着色,与山水画不无二致。

  吕子远称,清代初年广东的方志地图注重融入山水画法加以修饰,使得山水形胜图、八景图十分流行。《经纬乡邦——佛山古地图集》收录的《通县山川形胜总图》,就是《顺德县志》康熙廿六年(1687)重修版所增加的。此图运用了典型的山水画法,城池被夸张放大,四周群山罗布,相比明万历《顺德县总图》,除了美观,根本无助于反映县境的地理情况。

  顺德县总图。明代万历年间,归善人叶春及运用罗洪先《广舆图》“计里画方”的绘图方式,先后为多种地方志绘制舆图。万历《顺德县志》就是其中之一。

  受到山水形胜图影响,“八景图”开始于清乾隆年间流行于方志地图之中。道光十一年(1831)的《佛山忠义乡志》在卷首增加了《佛山八景全图》——庆真楼观、汾流古道、岡心烟市、塔坡牧唱、南浦客舟、村尾乘虹、东林拥翠、孤村铸铁。

  《经纬乡邦——佛山古地图集》执行主编、佛山市规划城建档案馆城市文化研究室科长林(王莹)说,八景图大多是意象化的山水风景,旨在展示地方最值得称道的风光名胜,当时有不少方志都将此类图归入舆图类别,例如,顺德人仇巨川在清乾、嘉年间著成出版的《羊城古钞》便在卷首舆图考订出历代“羊城八景”,所以《经纬乡邦——佛山古地图集》也把八景图视为一种特殊的地图刊出。

  林(王莹)介绍,为了能以更加多样化的地图形式,完整地呈现佛山一地之内不同年代的人文地理特点,古地图收集工作从2015年12月已启动,经过各方研究讨论,精选百余幅佛山古地图集纳成书出版,当中包括正图(时间从明代~清代)、附录(时间从1913年~1946年),既收录了各层级的政区地图,也收录了部分乡志、族谱刊载的村图。

  兼采中西,现代地图绘制先驱邹伯奇

  中国古地图的绘制发展史上出现过不少代表性人物,如裴秀、贾耽、沈括、罗洪先等。晚清时期, 南海人邹伯奇研究出用曲线表示经纬线的地图画法。他说:“绘地难于算天,天文可坐而推,地理必须亲历。近人不知古法,故疏舛失实。因考求地理沿革,为历代地图,以补史书地志之缺。” 邹伯奇根据地球为球形的认识,“以圆绘图”,注意经纬度成“半径与余弦之比例”,此种绘制地图的方法,在当时的中国是很先进的。

  邹伯奇改绘的《皇舆全图》(全国各省图),是清代有名的地图,他率领弟子绘制的《广东省地图》《浔冈州地图》《续修南海县地图》等,都是以实际测量的数据按比例绘制而成。由其负责地图测绘的《续修南海县志》成为最能代表清同治年间广东地图测绘最高技术的方志地图。《经纬乡邦——佛山古地图集》一共收录了26幅出自《续修南海县志》的舆图。

  《县治附全省图》出自同治十一年(1872) 《续修南海县志》。县志由邹伯奇任分纂负责绘事,志中收录的舆图代表了晚清广东士大夫绘制地图的最高成就。

  邹伯奇还将他的地图测绘技术形成著述《测量备要》四卷,该书详细介绍了绘制地图的方法。

  吕子远说,《续修南海县志》是邹伯奇第一次把自己的测绘技术完整地运用在方志当中,实测与绘制历经四年寒暑才完成。《南海县图志说后跋》记载:“辛未其问,人事牵率,稍濡时日,先生手书敦迫告诫,亟望其成,而深惧其不成。尝日,吾成此图以为天下法也。”由此可知,邹伯奇对县志测绘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用严谨的方法绘制一套精准详备、标榜后世的舆图范本,构筑科学的舆图测绘准则。尽管邹伯奇未能见到成书已离世,但其弟子按照受命共绘制出南海县境舆图150余幅之多,地图的精确率被后人称为“密合无间”。

  “邹伯奇绘制的《南海图》既代表着是士大夫阶层绘图的最高成就,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吕子远说,晚清民国以来,南海、顺德、佛山的方志再度重修时,选用地图的数据来源,已大多来自广东陆军测绘局的测量成果了。不过,清宣统二年(1910)重修的《南海县志》,基本沿用了《续修南海县志》的全部地图,只是稍作添补。这恰好成为邹伯奇“成此图以为天下法”的最好诠释。《佛山日报》

研究院(研究院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