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考研(美术教育考研可以考哪些学校)



美术教育考研,美术教育考研可以考哪些学校

2022年1月1日,我国首部家庭教育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明确了作为家长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美术教育在儿童成长阶段的地位举足轻重,儿童美术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素质教育板块,在中国家庭教育中备受关注,催生出家庭美术教育的发展的需求。

一、家庭特性为儿童美术创作注入了生活美学的养分

1、家庭特性与生活美学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教育制度在形式上和制度上与社会生活划清了界限,不再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

一味地强调画面技法的运用与表现,从而忽视了画面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忽视了作品与学生个体生活经验的关联。

生活美学倡导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成长过程为依托进行美的培育,美术创作评价应该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契机,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平台,这样才会容易引起儿童的共鸣,激发自主创作的欲望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家庭与生活接轨,家庭与生活息息相关,家庭和生活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生活美学赋能家庭美育。

只有在家庭这个特别的环境中展开评价,生活美学才能与家庭美育结合,家庭评价方能与生活结合,让儿童摄入生活美学养分。

2、美学养分给儿童美术创作带来的效益

一方面,家庭组织的特殊性为儿童美术创作评价注入了生活美学的养分,家长与儿童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更容易引起生活经验上的共鸣。

另一方面,儿童绘画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凝炼了儿童自身的情感和智慧,是儿童表现自我的第二种语言,并不是唯美术技巧的展现。

评价摄入了生活美学的养分,拓展了评价的视野与广度,评价的焦点不在关注美术学科本身,而是更为宏观的基于生活情境的日常渗透的隐性培育方式,让儿童在理解与爱护的环境中进行审美的熏陶

二、亲子关系为儿童美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评价氛围

1、亲子关系与良好的氛围

家庭儿童美术创作的评价关系是附上亲子色彩的。亲子关系是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建立起来带有血缘纽带的依恋关系,只专属于家庭。

站在评价的角度而言,在严格意义的 评价关系上,家长与孩子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关系,但是配上了家庭教育的语境。

评价双方就不应该是刻板固化的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关系,而是评价实施者与接收评价者的关系,是影响者与参与者的关系,是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同时也是带有情感联结的亲子关系,区别于学校的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对于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家庭的评价活动中,家长与孩子处于平等的关系,不带有等级关系,双方相互信任并且彼此理解,享受平等而有温度的交流,以一个最舒适最轻松自在的姿态接纳彼此的输出,这才是良好的评价氛围的诠释

2、良好的评价氛围给儿童美术创作带来的效益

良好的评价氛围具备稳定、舒适、轻松自在的环境要素,相互信任且彼此理解的感情基础,平等而有温度的沟通交流。

在一个稳定、舒适、轻松自在的环境实施家庭美术创作评价,家长和孩子相互信任且彼此理解地进行平等而有温度的沟通交流,儿童在良好的评价氛围中能卸下所有不安与焦虑。

以最自然的状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能让家长看到更多维度下儿童的真实状态。

也许是一次双方对绘画作品深度的语言探讨,也许是一次儿童对绘画作品毫无保留的精彩“演说”,也许是一次由评价引发的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

也许是一次竞选“最受欢迎作品”、“最有意思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的 作品”的“家庭季度作品发布会”,也许是对于儿童作品的肯定给予的特殊奖励……都是良好的家庭评价氛围所促成的效果。

三、家庭模式为儿童美术创作提供了深度理解

1、家庭模式与深度理解的基础

越高级的连接越是生命系统深处的连接,越深度的理解越是基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共鸣与感同身受展开的。

家庭成员在同一个环境共同生活的家庭模式给家长与儿童提供了更多产生共鸣的条件。

另外,未曾间断的养育照顾、亲子之间情感的依恋关系、朝夕相处共同生活产生的默契以及属于亲子间专属的“秘密”促使家长和孩子双方有了更深度的理解基础与共情能力,尤其是在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上,家长能够设身处地地体察孩子的意图与感受,真实的关注孩子的情绪与需求。

因此,家庭模式为家长体察孩子提供了深度理解的基础。

2、深度的理解基础给儿童美术创作带来的效益

深入的理解基础让家长在对孩子的创作作品实施评价时能做到设身处地地对孩子的情绪和创作意图进行感同身受的理解,将心比心地做到理解孩子的创作意图和想法。

以知心知情者的角色欣赏孩子的作品,能产生共鸣效果,能洞察出孩子的内心解读出作品的言外之意。

四、家庭属性为儿童美术创作提供了长效支持

1、家庭属性和长效支持与可持续发展力

家庭属性使其对儿童有“教养”的义务。对孩子身体、生理上的照顾为“养”,精 神上的影响则为“教”。

“教”即教育,关系到教化和培育层面包含有形的“干预”教育、无形的言传身教的教育,“教”的职责就意味着对儿童施行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习动力 而形成自我内驱力以获可持续发展。

“养”即养育,蕴含抚养和培育的意思,“养”的义务就意味着家长对于儿童成长阶段的长效稳定的陪伴,给儿童提供长效的发展支持。

家庭特有的“教”和“育”为儿童提供了长效的支持与可持续发展力,这也是学校与社会无法衍生的影响力。

2、长效支持与可持续发展力给儿童美术创作带来的效益

在家庭教育语境下,长效支持意味着长时期稳定不间断的培育,可持续发展力即自身驱使自我发展与提升的力量与动力。

对于评价儿童美术创作的效益而言,一方面,长时间不间断的培养能加深家长与儿童彼此的理解,不需要因为其他外界因素而受改变。

如在学校和社会的语境中,多次的升班升级老师会被不停的轮换,儿童不得不适应“新成员”的加入,而家庭语境中是固定的成员,很少有变动,具有稳定性,给儿童提供了长效稳定的支持,促使评价的效用提高

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力是儿童自我发展的核心动力,自身驱使自我发展与提升的力量与动力为评价儿童美术创作提供持续的续航能力

五、家庭教育语境下儿童美术创作局限

由于家庭的属性原因无法与学校一样具备职能专一、组织严密、系统完备、手段有效的教育优势,因此存在缺乏组织性、可控性、系统性的核心痛点。

缺乏组织性。由于家庭教育的性质相比于学校教育而言,具有非制度化的特点。家庭教育是由家长在各自的家庭中对自己的子女进行的,是在道德的力量、亲情的支撑下实施的。

国家、社会和学校都无法直接干涉每个家庭的教育,没有相应的专门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有很大的自主权和很强的独立性,国家、社会希望家庭如何教育子女,进行什么样的教育,不能强制推行,只能进行宣传教育。

所以,几乎没有严格的组织性。因此,在家庭儿童美术教育评价中,家长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家庭美术评价的具体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评价语言等,主要取决于家长的个人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评价误区的出现

缺乏可控性。由于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相当复杂,可变量因素过多,并且普遍家长一般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培训或者指导,缺乏教育理论修养同时也未经过考核

因此,家庭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在所有家庭里都能够得到保障的。对于家庭儿童美术创作评价而言亦是如此,家庭背景、家庭氛围、经济基础、家庭人员结构、家长受教育程度和教育理念存在的差异都会影响家庭儿童美术创作评价实施的质量,变量过多从而具有不可控性导致评价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缺乏系统性。家庭教育具有非规范化和非程序化的特点,没有固定的时间,也没有严格的计划,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随时随地地分散进行。

家庭美术教育没有统一的、固定的目标,因此其培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意志,受他们的思想觉悟、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影响。

没有固定的学习内容,亲子手工、自由创作、绘本阅读、观看画展等都可以作为学习内容,对学习内容的范围选取没有特殊的限制。

在美术评价上也没有固定的执行操作体系或者评价标准,家长往往以自我的喜好为标准,较为随机和分散,缺乏系统性。

结语:

部分家长认为,术业有专攻,学校或者校外美术培训机构创设的艺术氛围环境良好,老师的专业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把孩子交给他们就行,把自己置身事外。

话虽如此,却忽视了家庭美术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忽略了家长在其中的主导地位。

美术教育考研(美术教育考研可以考哪些学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