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工研院(复旦大学工研院官网)



复旦大学工研院,复旦大学工研院官网

  特殊时期,疫情之下,复旦大学今天举行“117周年云校庆升旗仪式”。“云升旗”分别在复旦大学视频号、B站、微博等平台同步播出。

  在题为《能团结,乐服务,肯牺牲,在大战大考中踔厉奋发》的讲话中,复旦党委书记焦扬代表学校向各个历史时期为复旦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前辈先贤致以崇高敬意。

  从马相伯毁家兴学、几易校址的创校之困,到抗战中“在茅屋里求学、在战火中教书”的内迁之难,从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向科学进军的奋发之坚,到改革开放后锐意进取、跨越发展的变革之新……回顾117年的风霜与辉煌,焦扬指出,“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正是学校117年来从未被任何困难压倒、反而越挫越勇愈战愈强的核心要义所在。

  焦扬表示,这个春天,校园经受了史无前例的大战大考,复旦精神再次绽放出夺目的时代光彩。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每一名复旦人都是战士,以能团结而有力、以乐服务而有用、以肯牺牲而有为,与家国同担当、与城市共风雨、与学校共坚守。

  新时代的复旦人,如何践行使命担当?

   “今天,我们一起迎来了复旦大学117周年的校庆日。作为复旦大学这个光荣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为学校近年来取得的成果而自豪。”教师代表、微电子学院院长、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卫在讲话中说。他表示,复旦正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持续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学术声誉不断提升,这些成果是复旦大学师生共同努力和奋斗的结果。微电子学院作为复旦“新工科”的典型代表和领头羊,面向学科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使命担当,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创造了许多的第一。“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张卫勉励大家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脚踏实地解决“卡脖子”难题,做好国家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累累硕果贡献给国家,在拼搏奋斗中扛好国家责。

  本轮疫情期间,附属华山医院宝山院区整体转轨为新冠重症、危重症定点医院,附属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邹和建自3月17日起“入住”宝山院区,连续坐镇舱外指挥部两个月。

  他分享了抗疫期间的三个片段。片段一:华山医院宝山院区,一支实力强大的多学科综合团队,不仅要全力以赴抢救生命,还要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面对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和未知的风险,无人退缩。片段二:4月18日的华山医院,三位急诊入院的患者均来自封控区,24岁的小伙子、72岁的孤寡老人和35岁的快递员,每位都急需开展颅脑手术,人命关天,无人犹豫,最终在医院各个科室部门的协作下,三台手术均顺利完成。片段三:在华中大厦,居住于此的42名华山医院医学博士生,从小区封闭管理开始自发组建了一支志愿者服务队,协助核酸采样和消杀,培训穿脱防护服,当团长帮大家采购物资,被传为佳话……无论是疫情还是其他挑战,一流大学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使命,而复旦人始终有勇气有能力去承担这样的使命。邹和建希望大家在前进路上,始终坚持复旦人的使命、担当和传承,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以实际行动向“第一个复旦”交上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答卷。

  学生代表、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2019级本科生刘代能,分享了自己在复旦求学、中途从军的故事。在部队时,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复旦人,“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激励着他奋力前行;回归校园,他将一身军人本领融入到学习、科研之中,将绩点从入伍前的2.8提升到退伍后的3.7,荣获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标兵称号,被评为全国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刘代能将与众多复旦人一道,用无悔的人生,谱写壮丽的青春华章,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青春的辉煌,把复旦的种子撒向祖国各地。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复旦大学工研院(复旦大学工研院官网)



赞 (0)